2025年1月,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研究人員在《老年癡呆症和癡呆症》期刊上發表的一篇研究探索“每天不同時間運動與癡呆症之間的關系”。研究結果發現:上午運動,預防癡呆效果最好!
這項研究分析了9萬多名參與者的中高強度運動數據,還有他們近8年的跟蹤記錄,研究結果顯示:與每周不怎麽運動的人相比,早上做中高強度運動的人,患癡呆症的風險降低40%,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降低了56%。
換句話說,我們可以把運動的時間盡量安排在上午,對身體益處更大。
2020年發表在《國際癌症雜志》上的一項研究發現,與不運動的人相比,在上午8~10點鍛煉的人,得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概率更低。
研究者比較了8~10點、10~12點、12~19點、19~23點鍛煉的情況,結果發現:
與不鍛煉的人相比,上午8~10點鍛煉能有效降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發生風險,分别下降了26%和27%!而相比之下,在其他時間段運動對這兩種癌症幾乎沒有預防效果。
另外,上午8~10點運動對絕經後女性有更強的保護作用,使罹患乳腺癌的風險能降低38%。
2023年一項發表在《糖尿病學》的研究發現,相比于晚上,上午或下午多動一動,能更有效地減少患上2型糖尿病的風險。
研究人員觀察了大家每天三個不同時間段的久坐時間、總的活動量(包括家務活、散步等)和不同強度的運動量,算出了他們每天的代謝當量(MET)。這三個時間段分别是:上午(6~12點)、下午(12~18點)和晚上(18~24點)。
研究發現,上午(6~12點)運動的人,代謝當量每增加1個單位,得2型糖尿病的風險就降低10%。下午運動與糖尿病的風險降低9%相關。而且,這種關系基本上是直線的,也就是說,你完成得越多,得2型糖尿病的風險就越低。
2022年發表在《歐洲預防心髒病學雜志》上的一項涵蓋超8.6萬人的大規模研究顯示,早晨鍛煉(上午8~10點左右),心髒病和中風的發生風險均最低。
簡單來說,一天24小時内,上午8點鍛煉能讓你得冠心病的風險降低11%;而上午10點鍛煉,冠心病、中風、缺血性中風的風險分别能降低16%、17%和21%
這個結果尤其對女性特别明顯:上午8點或10點鍛煉,女性得冠心病的風險能分别降低27%和23%。
此外,早晨的空氣清新,環境相對安靜,這樣的氛圍有利于我們放松心情,享受運動的樂趣。同時,早晨鍛煉還能夠促進新陳代謝,提高身體的活力,讓我們以更好的狀态迎接新的一天。
因此,把運動時間盡可能地安排在上午吧,讓我們把握這個“黃金”時段,用運動爲健康加分!
1. 查好天氣
如果早晨起來運動,一定要看今天的天氣怎麽樣,不要在特别寒冷的天氣運動,因爲那時全身的血管收縮,對身體沒有特别大的好處。
2. 選好方式
年輕人及健康人群可以選擇劇烈的運動,比如跑步、遊泳等。老年人選一些比較柔和的運動,比如快走、慢跑,也可以做一些太極、瑜伽這些比較柔和的有氧運動,對老年人是非常有益的。
3. 做好熱身
在上午鍛煉前,充分的熱身是必不可少的。想象一下,你的身體在經過一夜的休息後,各個關節和肌肉都處于相對僵硬的狀态。此時,如果直接進行高強度的運動,很可能會導緻肌肉拉傷或關節扭傷。
因此,我們需要通過一些簡單的熱身動作,如慢跑、關節活動操等,來逐漸提高身體的溫度和柔韌性,爲接下來的鍛煉做好準備。
4. 吃好早餐
不吃東西空腹進行運動,會由于身體大量消耗能量,導緻血糖降低,出現頭暈、乏力、出汗等症狀,甚至可能因爲低血糖而出現意外傷害。
因此,建議在運動前半小時至1小時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,如面包、牛奶、雞蛋等,爲身體提供必要的能量。
5. 補好水分
經過一夜的睡眠,我們的身體已經消耗了大量的水分和能量。因此,在晨起鍛煉前,我們需要适當補充水分和能量,以避免運動過程中出現脫水和低血糖的情況。
建議運動前喝一杯溫開水,并準備一些易于攜帶的水果或能量棒作爲補充。